本文目录:

修学院离宫的简介

1、修学院离宫,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座落于京都左京区比叡山麓,面积达54万平方米,集上御茶屋、中御茶屋、下御茶屋三大园于一体。其设计与建造始于1659年,遵循江户时代初期的池泉回游式风格,旨在展现王朝文化审美顶点。

2、修学院离宫(SHUGAKUIN RIKYU)修学院离宫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比睿山麓,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 是1656年—1659年期间后水尾上天皇建於比睿山山下的大型山庄,修学院的建造由后水尾上皇所设计与指导,连模型都是他亲力亲为。园林始建于1655年,竣工于1699年。

3、日本最大的庭园建筑群,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位于京都市左京区修学院町,1659年竣工。离宫建造在比叡山麓,庭园占地约26500平方米,加上园内山林约156400平方米,分上、中、下3处山庄。 以修学院山为借景、宽阔的庭园以及优美的氛围,堪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修学院离宫的建筑特色

修学院离宫,这座静谧的皇家园林,位于山间,却又巧妙地与繁华市井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联系。远离尘嚣,却能远眺都市景象,它在离与不离之间,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原本的山地地形,被设计者匠心独运,用曲水瀑布营造出宜人的自然景观。

中御茶屋,总面积6930平方米,由外门、中门、乐只轩、客殿及前庭构成。池泉错综复杂,瀑布石组合与厚重石桥相映成趣。乐只轩是中御茶屋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客殿内设有天下三棚之一的霞棚,墙壁上粘贴着创建当时的修学院八景和歌、汉诗。前庭瀑布配置水分石,水流经分割后汇入乐只轩前院池塘。

修学院离宫巧妙地融合于比睿山麓的农田景观中,保持了自然之美。离宫由三个小园组成,分别是面积最小的下御茶屋,中御茶屋,以及面积最大的上御茶屋,形成了园中园的结构。这些园子之间通过松道相连,道旁是农田,增添了田园诗意。

修学院离宫建筑结构

1、修学院离宫巧妙地融合于比睿山麓的农田景观中,保持了自然之美。离宫由三个小园组成,分别是面积最小的下御茶屋,中御茶屋,以及面积最大的上御茶屋,形成了园中园的结构。这些园子之间通过松道相连,道旁是农田,增添了田园诗意。

2、中御茶屋面积6900平方米。后水尾上皇的第八皇女朱宫光子把上皇及其母东福门院的客殿和自建的乐只轩合并成林丘寺,削发为尼,在寺中修炼,1885年归于修学院离宫。现由外门、中门、乐只轩、客殿及前庭组成。此区建筑紧密,高低错落,不甚得宜,但是前庭空间和曲水瀑布皆妙。

3、选址是修学院离宫的一大亮点。水尾天皇选择这里作为皇家园林的所在地,得益于地形的高差与与京都圣山比叡山延历寺的邻近。这种选址不仅考虑了地形的自然优势,还赋予了园林独特的文化意义。修学院离宫的结构保持了上中下三处御茶屋的格局,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典型的园中园形式。

4、修学院离宫的精华在上离宫,其中浴龙池、千岁桥等景点尤为惊艳。千岁桥是19世纪20年代的时候才加盖的,桥上双亭并不对称,一个是较圆润的宝形结构,另一个则是寄栋结构。土桥和千岁桥、土桥和舟屋、舟屋等景点也各有特色。和桂离宫一样,修学院离宫的上离宫也是可以舟游的。

5、修学院离宫:日本京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地处京都市北部,原为江户时代后水尾上皇修建的离宫,后成为巡幸天皇的茶室。公元1884年又成为离宫。宫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十分美丽。宫分为上茶屋、中茶屋、下茶屋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