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开化大宗伯第在哪儿

1、开化大宗伯第为开化县文物保护单位。大宗伯第位于大溪边村的西面,坐北朝南。白墙青瓦,屋檐飞翘,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在碧水青山和蓝天的映衬下,透出庄严、古朴的气息。该堂分三进,第一进戏台,第二进面阔九间,二进到三进中间,有廊。三进屋面与二进相同,有楼,面阔九间。

2、大宗伯是一座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大溪边乡大溪边自然村的祠堂。定义:北周依《周礼》置六官,其春官府亦以大宗伯为长官,设卿一人,正七命;佐官为小宗伯,上大夫二人,正六命;春官府又有都上士,正三命。

3、—大宗伯第[大溪边乡大溪边村·明—清·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正厅、楼房三进,占地1440平方米。正厅面阔九间,通面阔39米,通进深125米。明、次、梢间均为五架梁前后步梁。柱头卷杀,雀替雕刻简单。鼓形或质形柱础。硬山顶。

4、大宗伯第所在庙前,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街上北向有半条街的房子属于陈家产业,其间的入口处至今还保留一座完整的明代建筑古民居,名为“大宗伯第”,是国师陈经邦官拜礼部尚书时,以宗伯作为尊称。

5、大宗伯第地处城里中心部位,在四百多年的历程中留下了许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印迹。大厝背后的御书楼,后供堂和后花园。1930年被地方军阀———驻莆田海军陆战队旅长林寿国征购,改建为洋楼别墅。

莆田大宗伯第规模

1、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长寿街,有一处历史遗迹,名为大宗伯第,它承载着明朝的文化印记。这座府邸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当时的明礼部尚书陈经邦所建。它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致的构造闻名,整座建筑共分为五进,拥有120间房屋,占地面积达到了2833平方米。

2、大宗伯第,一座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核心的壮观宅院,其规模宏大,深达前后七进,左右两侧还配有护厝,被尊称为“百廿间”大厝。其布局独特,下座厝的左侧设有大门坦,需经过前院的转折,方可一睹正大门的风采。大门两侧矗立着一对抱鼓石雕,增添了庄重与威严的气势,彰显出典型的官宦宅邸风格。

3、大宗伯第是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体,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超大型宅第,俗称“百廿间”大厝。下座厝的左边为大门坦,从大门进拐弯过前院才能看到大厝的正大门。一对抱鼓石雕安在大门两边,使豪宅更显端庄威严。这是典型官宦宅第风格,走进大厝看到天井连着厅堂,厅堂接着天井,直到最后大厅。

4、大宗伯第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建成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按明制建造,五进五开间三厅六房,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质结构,以大厅为主轴线成对称,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体,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超大型宅第,俗称“百廿间”大厝。

5、大宗伯第地处城里中心部位,在四百多年的历程中留下了许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印迹。大厝背后的御书楼,后供堂和后花园。1930年被地方军阀———驻莆田海军陆战队旅长林寿国征购,改建为洋楼别墅。

大宗伯第的古迹简介

1、大宗伯第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建成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按明制建造,五进五开间三厅六房,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质结构,以大厅为主轴线成对称,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体,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超大型宅第,俗称“百廿间”大厝。

2、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长寿街,有一处历史遗迹,名为大宗伯第,它承载着明朝的文化印记。这座府邸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当时的明礼部尚书陈经邦所建。它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致的构造闻名,整座建筑共分为五进,拥有120间房屋,占地面积达到了2833平方米。

3、大宗伯第位于市中心,承载着四百多年的历史积淀,见证了不同时代的痕迹。这里的大厝背后,御书楼、后供堂和精致的后花园引人注目。1930年,地方军阀林寿国———驻莆田海军陆战队旅长将其征购,改造成了洋楼别墅,后又经过重建,现今成为了荔城区卫生防疫站。

4、据村党支部书记余苏平介绍,大宗伯第建于明朝年间,平面布局保存完整,是开化面积较大、门楼较为宏伟壮观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大宗伯第又名追报祠,原为余氏追思光祖之功德而建。

5、大宗伯第地处城里中心部位,在四百多年的历程中留下了许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印迹。大厝背后的御书楼,后供堂和后花园。1930年被地方军阀———驻莆田海军陆战队旅长林寿国征购,改建为洋楼别墅。

6、大宗伯第是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体,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超大型宅第,俗称“百廿间”大厝。下座厝的左边为大门坦,从大门进拐弯过前院才能看到大厝的正大门。一对抱鼓石雕安在大门两边,使豪宅更显端庄威严。

大宗伯是什么官?

1、大宗伯的解释周 官名,春官之长,掌邦国 祭祀 、典礼等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 明 清 亦称 礼部 尚书为大宗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宗伯执持》:“时 高南宇 仪 为大宗伯,力持不可。

2、《周礼》谓为春官,设大宗伯,卿一人,以小宗伯为副,所属有太史、大卜、肆师、大司乐、大祝、大吏等官。辅佐天子掌管宗室礼仪之事,掌对天神祖先的祭礼,并掌宗庙中和宗族内各种礼仪。西周时称为大宗伯。

3、《唐六典》谓大宗伯相当于礼部尚书,小宗伯相当于太常少卿,春官府都上士相当于礼部员外郎。后以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少宗伯为礼部侍郎的别称,少宗伯即小宗伯。

4、从先秦时期的“春官”、“宗伯”、“大宗伯”演变而来,礼部这一机构在南北朝时期诞生,隋唐时期纳入三省六部体制,成为负责国家礼仪、祭祀、宴享和贡举等事务的要职。明代,尽管礼部尚书的职权相对其他三部(吏、户、兵)较为简化,但其在中央权力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5、《周礼》谓为春官,设大宗伯,卿一人,以小宗伯为副,所属有肆师、大司乐、大祝、大吏等官。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掌对天神祖先的祭礼,并掌宗庙中和宗族内各种礼仪。西周时称为大宗,《书·顾命》以大保、大史、大宗并列,大宗或称上宗,为相礼之官。《礼记·典礼》以大宗为天官六大之一。

6、各天文官的级别、僚属等,均有明确规定。其中“大宗伯”级别高,职掌范围较大,天文事务是其管辖的一部分。从魏晋时起,大史改为“太史”,成为朝廷天文机构的专职负责人,而相当于《周礼》中“保章氏”的职官,则成为太史的下属官员。

开化有哪些重要文物古迹

1、九龙湖风景区:九龙湖是开化县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湖水清澈,周围群山环抱,景色优美。在湖畔散步、划船或者登上湖心岛,都是很不错的体验。 天台山: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开化县境内。山上有众多寺庙、古廊、石刻和道场,是朝拜、登山和游览的好地方。

2、—鲤鱼山遗址[池淮镇池淮畈村南200米·新石器时代——战国·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1984年8月发掘,出土泥质红(灰)陶、夹砂陶、印纹陶纹饰有编织纹、回纹、弦纹、曲折纹和米字纹。石器有:有段锛、刀、镞、网坠等,还有陶网坠。破坏严重。

3、天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其历史悠久,寺庙、古廊、石刻和道场遍布。这里是佛教信徒朝圣的圣地,也是登山爱好者与游客探索自然美景的绝佳去处。仙霞古村,作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里的建筑古朴典雅,环境幽静,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民俗与文化风情。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感受历史的韵味。

4、其中,观音阁(小西门)、大兴寺、寿佛、开化镇瑶族寺、五子祠等分别被评为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充分展示了开化镇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价值。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开化镇在境内新建了盘龙公园、琵琶岛公园、东山公园及双桥花园,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休闲与娱乐的场所。

5、衢州开化有以下名胜古迹: 九龙湖风景区:九龙湖是开化县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湖水清澈,周围群山环抱,景色优美。在湖畔散步、划船或者登上湖心岛,都是很不错的体验。 天台山: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开化县境内。山上有众多寺庙、古廊、石刻和道场,是朝拜、登山和游览的好地方。

6、开化千年古银杏:位于衢州开化县,这棵古银杏树已有千年历史,是国家级保护文物。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衢州的一大自然景观。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石窟内有大量的佛像雕塑和壁画,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技艺。兰亭:位于柯城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居。

大宗伯第结构

1、大宗伯第是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体,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超大型宅第,俗称“百廿间”大厝。下座厝的左边为大门坦,从大门进拐弯过前院才能看到大厝的正大门。一对抱鼓石雕安在大门两边,使豪宅更显端庄威严。这是典型官宦宅第风格,走进大厝看到天井连着厅堂,厅堂接着天井,直到最后大厅。

2、大宗伯第,一座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核心的壮观宅院,其规模宏大,深达前后七进,左右两侧还配有护厝,被尊称为“百廿间”大厝。其布局独特,下座厝的左侧设有大门坦,需经过前院的转折,方可一睹正大门的风采。大门两侧矗立着一对抱鼓石雕,增添了庄重与威严的气势,彰显出典型的官宦宅邸风格。

3、大宗伯第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建成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按明制建造,五进五开间三厅六房,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质结构,以大厅为主轴线成对称,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体,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超大型宅第,俗称“百廿间”大厝。

4、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长寿街,有一处历史遗迹,名为大宗伯第,它承载着明朝的文化印记。这座府邸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当时的明礼部尚书陈经邦所建。它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致的构造闻名,整座建筑共分为五进,拥有120间房屋,占地面积达到了2833平方米。

5、大宗伯第位于大溪边村的西面,坐北朝南。白墙青瓦,屋檐飞翘,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在碧水青山和蓝天的映衬下,透出庄严、古朴的气息。该堂分三进,第一进戏台,第二进面阔九间,二进到三进中间,有廊。三进屋面与二进相同,有楼,面阔九间。

6、轩辕黄帝首置,之后帝禹建立夏朝承置。宗伯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排名第三;掌邦礼。《周礼》谓为春官,设大宗伯,卿一人,以小宗伯为副,所属有太史、大卜、肆师、大司乐、大祝、大吏等官。辅佐天子掌管宗室礼仪之事,掌对天神祖先的祭礼,并掌宗庙中和宗族内各种礼仪。西周时称为大宗伯。